选科的话题比学校之间比来比去有意思多了,我多谈一点我的看法。
这是一个从19楼上面看到,觉得很有特色,就复制过来,以后多看看。
选科的话题比学校之间比来比去有意思多了,我多谈一点我的看法。
首先,二钱是好学校,各方面都不错。
对于选科,我觉得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,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。
比如逻辑思维好,那最好理科,未来可以从事科研、技术相关的有壁垒的工作。
如果逻辑一般,沟通能力很强,善于社交,可以选择大文,走上社会“混”就是了,大概率不差。
当然想进体制内的,对照考公要求来就行。
但是,重点想说如下几点:
1、天分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,寻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,这样才能最大化自己优势。
而不是随波逐流,社会什么热门就选什么,学校怎么引导就选什么。
举个例子,我是学计算机的,我们这一代算是赶上风口了,大部分混的还可以。
我关系最好的一个同学,人长得帅,社交能力极强,当时刚毕业就要改行,当时面试的时候,老板问他想干啥?他说只要不是计算机都行,老板惊呆了,哈哈。
这兄弟自创猎头公司,现在全国也是前茅,几十家分公司,猎头行业很多规则都是他参与定的。
2、学理科,逻辑思维非常重要
我一直在IT行业,也曾和某米创始人合作过,带过的程序员500+总是有的,从浙大竺可桢本硕博到专科都有。
举几个小例子
我碰到过最聪明的程序员,是一位浙大竺可桢学院计算机肄业的兄弟,他是因为沉溺于游戏挂科肄业,大学阶段可以说不完美,但是写程序的天分非常高,现在一直还混得不多。
这就是天分使然,逻辑思维太强了,和浙大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曾经带过一个姑娘,西北工大科班研究生,学校简历非常好,但是逻辑思维差一些,我这里没到一年就让她离职,后面几家公司也没做超过一年的。
这种孩子强行学计算机也挺可惜的。
还曾带过一个姑娘,杭电计算机科班毕业,试用期刚过,我就找她聊,我说你不太适合做码农,建议往运营方面走走看。她果断改变方向,后续在阿里,支付宝工作多年,现在也财富自由了。她如果一直坚持码农呢?
3、我认为这个世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有天分做科研,包括清北毕业的。
我认识的所有人里面,只有一位我认为科研做的不错的,现在在加州洛杉矶有教职,师从计算机视觉泰斗,目前已经全职回到清华任教。但是他当年是专科毕业,后来坚持到留美读博士,这个也值得反思。
结论就是,所谓的理科、文科都是表象,纠结太多没有意义,走上社会都是“混”,但是一定要拿自己的天分去“混”,这样更容易成功。
|